召命觀

總意就是:敬畏神

「對可以安全回家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來說,他們最珍貴的經驗,就是在經歷過種種極大的痛苦後,那種從此對任何事都毫不懼怕的特殊感覺──除了他的上主。」Victor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本文是「創造與人生」專欄的最後一篇文章。

說到人生,基督徒往往會折騰於「憑信闖前路」與「早有主安排」之間,在深信萬事都在主手中之餘,但又恐怕自己會偏行己路,以致離開了上主的旨意。創造主的安排與人生際遇的關係,說來好像矛盾重重,卻又往往正是生命之中真實的體會。

在這個專欄中,我們問:人生的召命是否容易找到?你我一生的際遇是否整定?甚麼才是福?主給我們的那一份到底是甚麼?如果自己那份被奪又會怎樣?最後,甚麼是不會被奪去的?

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無從把握的禍與福,基督徒往往以「憑信」來回應。但當被問到「憑信」到底是甚麼意思時,既知道「憑信」不等於盲目地認為上主一定會解決面前的困難,那麼「憑信」和不「憑信」到底在生活行為上和事情成敗的預期上有何分別?

不少基督徒往往就不知如何回答。其實,問題在於當面對人生種種順逆時,我們心中相信甚麼。「憑信」這個詞沒有具體告訴我們任何有關實際生活的任何信息,亦難以助我們回應人生的挑戰。

很多個世紀前,上主透過傳道者向世人指出,人生所有事情都有定時,在永恆的光照之下,天下萬務就愈發顯得虛空,人在日光之下應體會到,自己能夠享用的一切,就是上主給的份。人生能夠吃喝、養妻活兒、經歷苦甘,這些事情沒有必然,但都是人在短暫的日光之下所得的,要叫人明白只有上主才是永恆。

原來,日光之下的人生之所以虛空,之所以無常,就是要人在有限之中珍惜自己在世的日子。這話說來抽象,卻不難明,人往往要知道死之將近,才會看見生命之美,戰爭臨到,才驚覺平凡是福。我們要看見人生的虛空,才會享上主所賜的份。

對於苦樂的虛空,作為納粹集中營倖存者之一的Victor Frankl醫生深深體會到,經過了集中營的苦難後,除了上主以外,他再無懼怕。傳道者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份。」(傳十二13)

是的,人生的虛空,本來就是指向回應上主的召命,這是我們的份。

(專欄完)

作者:楊錫鏘、黃讚雄

本文原載於《時代論壇》2012年6月24日,第1295期,並蒙允許刊載於HKPES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