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gs only
聖經與職場

裸婚又如何?

「結婚、買樓、生仔」是人生的樂事,不過這些樂事的支出同時亦成為了打工仔一生的負累。除了日前傳媒報導,一個準新郎疑為儲「老婆本」拚命做兩份工作賺錢,結果操勞猝死的新聞外,另外亦有其他有關報導,請聽以下《明報》一個專訪所報導的故事。

三十出頭的王小姐與她丈夫在婚前「死慳死抵」三年,一起儲了三十萬元,本以為可以用作買樓的首期,那便可以有樓結婚了;但可惜為了長輩的期望、面子、身邊人的閒言閒語等壓力,結果「一鋪清袋」,辛苦儲得的三十萬元,全用在婚禮擺酒上。三十萬不能辦個奢華世紀婚禮,但卻足以做場像樣的騷,因為這是香港的結婚文化嘛!現她結婚已近兩年,置業夢遙遠得恍如摘星,與丈夫只能月租五千元的新界樓住。為了買樓及生仔計劃,丈夫要兼職養家,日做十多個鐘,作妻子的實在心痛。然而為了成就人生大事,他們兩口子甘願負起這個世人的包袱。不過王小姐的不是獨特的個案,因她說:「我的故事一點都不特別,我好多朋友和我一樣,結婚之後,一身債。」(2010年7月25日《明報》)

時下國內的年青一代,對買樓結婚的要求比香港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男生若不擁有物業的話,縱使他很能幹或事業很有前途,亦不會被女孩子垂青視為結婚對象。不過,有樓在手的年青人並不多,因為並非很多年青人自己會有此能力(或他們的父母會有此能力幫助兒子),所以年青一代開始流行「裸婚」。當你看見這字眼,請不要誤會那是赤條條地舉行婚禮;所謂「裸婚」,是指男女雙方結婚時,省去所有要用錢買的東西或辦理的事宜,包括房子、汽車、婚戒、婚禮、婚宴、度蜜月,甚至連雙方父母吃飯都省卻,只需拿出人民幣九元去登記辦證便可結婚了。若果做不到如此「全裸」,也可來一個「半裸」。「半裸」就是沒有房子、汽車和鑽戒,不過婚禮、婚宴還是照辦。

一個網上的調查顯示,有43%的大陸年青人肯接受「裸婚」,而這數字還會越來越高。「裸婚」的出現,顯然是大陸的樓價和物價越來越貴做成的,沒有積蓄的新一代實難辦到一個「樣樣齊」的婚禮。不過,當我們轉過來看看香港的情況就發覺,雖然香港同樣面對樓價與物價高企,但香港的年青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卻不一樣;不要說「全裸」婚,就算「半裸」也不太願意。他們經常表示要努力儲蓄,為要可以買到一層樓來預備結婚,就算搞不成「世紀婚禮」,也要一個令人絕對難忘的婚禮;還有,婚禮前往外地拍婚照一定不可少(貴則往歐洲、澳洲,便宜則大陸、台灣),這一切都是花費不菲的。

或許有些年輕人的父母是經濟充裕的,而且亦樂意為子女付出部份或全部婚禮所需的費用,以致子女不用考慮經濟問題。不過香港大部份的年青一代,都沒有那麼幸運(留意我是說「幸運」而不是「幸福」),可以得父母在經濟上全力支持,然則,為甚麼在他們中間,不會像國內的年青人一樣,流行「裸婚」呢?(回想自己當年也是「半裸」婚的。)在我與一些年青人交談後,知道他們在面對結婚時,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不過不像他們的上一代,這些壓力不全是來自他們的父母,而是來自他們的伴侶(特別是女方)和同儕。伴侶期望要有屬於自己的住屋,所以最少要有足夠金錢支付一個「上車盤」首期;另外同儕間會有比較,所以婚禮不能寒酸。無怪有人計算過,若無一層樓再加上最少三十萬元的話,便休想結婚,因此現代人出現遲婚的現象,其一原因或許就是為了要儲蓄足夠的錢應付這一切。

年青一代對結婚的期望和安排,反映出現代人將「欲望」(want)合理化為「需要」(need),亦將那些貼在我們所購買的服務和貨品上的價錢牌(price tag),用來反映自我的價值(value),這點實在值得我們深思。還記得當耶穌教導人不要為明天憂慮物質需用時(聖經馬太福音6:25-34),祂同時提醒我們,人的價值在於我們是神所寶貴的。這一段經文指出人當如何看待自己的欲望、需要和價值等問題,倘若耶穌今天降臨香港,不知祂會否在昔日的教導中加上「不要憂慮住甚麼、憂慮有多少錢辦婚禮……」呢?

文章原載於「格思」iQuest.hk – Quest Institute 的網絡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群基督徒創辦,是香港政府認可的非牟利文化機構。2010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