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牧養

他廟的遊戲規則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高六十肘,寬六肘,立在巴比倫省杜拉平原。 2 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將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召了來,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 3 於是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聚集了來,要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4 那時傳令的大聲呼叫:「各方、各國、各族的人哪,有令傳與你們: 5 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6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16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17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 18 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9 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吩咐人把窯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 20 又吩咐他軍中的幾個壯士,將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但3:1-20)

你的同事可能就是你的敵人

9月《職報》中,我們談到尼希米點只酒政咁簡單,今次我們談一件約在尼希米之前100年的一件職場事件。

《但以理書》第3章一開始就記載了一個十分值得在職信徒細想的故事。事件以尼布甲尼撒王為他所造的金像行開光之禮為序幕。這金像高90呎,闊9呎,在當時可說是巨像一個,而有資格參加這個頂級王室禮儀的,當然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而是來自巴比倫全國各地的高官「…於是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聚集了來,要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可以想像,這是巴比倫大集團的一次高級職員大聚集,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透過這次金像開光之禮,直接在大老闆尼布甲尼撒先生面前表態效忠,討好他。

怎樣向尼布甲尼撒先生表態效忠呢?說來也並不複雜,就是「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細心想一想,這個表態效忠的方式也頗奇怪的,它的重點不是重覆的俯伏敬拜,而且無論官員們的職位多高、負責的崗位是甚麼、來自哪個省份,他們首先要做的,是留意聽指揮,才可俯伏敬拜。《但以理書》第3章多次強調,「凡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的都當俯伏敬拜金像。」,值得留意的是,要聽「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這反映出此指揮是十分講究,毫無簡化的餘地。這也同時告訴各高官,不是你們自行俯伏敬拜表態效忠就可以,而是要嚴格按照當時所訂下的方式(由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指揮、和時間)才成,這是作高官的遊戲規則。

所以,重點不單是「俯伏敬拜金像」,而是全面遵守「遊戲規則」。

可能由於當時場面太壯觀,加上參加開光禮的高級職員太多,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雖然在現場,但卻沒有「聞音俯伏」,此舉並有立即被尼布甲尼撒先生發現,結果就被同事(幾個迦勒底人)告發他們:「王啊,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迦勒底人就是統治巴比倫帝國的民族,而當時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則是「幾個猶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的官員),說得直接點,他們向尼布甲尼撒先生說話的意思是「老闆,你信依幾個外人根本養唔熟!」。

試想一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在年輕時就由猶大被擄到巴比倫,作為被擄者,他們一定是經過多年努力,有超卓工作表現,而且因為是「外人」,要取得尼布甲尼撒先生的信任,被指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要表態效忠可能已做過無數次。然而,始終他們是猶大人,不是迦勒底人,就是活在他神的廟中!而這一次,因為不守遊戲規則,他們的迦勒底人同事就忽然之間變臉,轉成他們的敵人。

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有時,遊戲規則一經訂下,連老闆自己亦難以逆轉,結果是不分上下,人人都被遊戲規則所困。得知三人被告發後,尼布甲尼撒問他們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你們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嗎?你們再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從字裏行間,我們好像聽到尼布甲尼撒先生說:「老兄,今次俾下面,拜下喇,如果唔係,我好難同人交代,想唔殺你都唔得呀。」

那知,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很清楚,他們的意思是「無謂多講」,也就是說,他們告訴尼布甲尼撒先生,此事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商討空間,而尼布甲尼撒是理應早知道的。

過去多年,尼布甲尼撒先生作為他們的上司,其實應已十分清楚他們的工作原則和信仰觀念,他們忠於王朝,工作表現超卓,同時卻只敬拜以色列的耶和華上帝。因此,當尼布甲尼撒要求他們敬拜金像時,他們回答說: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

在被擄的日子中,在尼布甲尼撒大王的政府(也就是他廟)裏,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背負著「猶大國被擄者」這個標簽,終於成為管理巴比倫省事務的高官。他廟的職場並沒有令三人敬拜他廟的神祇,反而,他廟的老闆卻深知他們所堅信的是誰。這對今天在職場中學習踐行信仰的信徒而言,實在值得仔細思量。

即或不然…

我們都很清楚,尼布甲尼撒先生並不是耶和華上帝的信徒,但他卻知道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的信仰立場。對今日的在職信徒來說,此事甚有參考價值──老闆雖然並非信徒,但老闆明白他的基督徒下屬所信和所持守的是甚麼。所以,當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之後,再說:「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我們該明白,也應該有準備,我們的工作處境已經愈來愈「他廟」化,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公義、愛心、公平、責任、忠誠等已愈來愈受到挑戰和漠視,然而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有沒有在「不是自己友」的情況下,以實際表現取信於上司?而我們是否能夠令上司知道我們對自己信仰的堅持和態度?我們未必能改變上司的信仰和價值觀,但至少,我們可以取得上司的尊重。

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即或不然」。隨著近年各種成功神學的盛行,所謂「只要有信心就乜都得」,有些職場信徒不免受到影響,對踐行信仰帶點僥倖心態。若是如此,我們所堅持的,便不是對敬畏上主的信仰,而只是一種交易行為──以某種方式換取某種結果而已。

在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尼布甲尼撒先生的回答中,最後以「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作結,言下之意,這就是他們要基於信仰作出抉擇,之後的,就是歷史了。

金像事件並非始於金像,而是被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在異邦中掙扎向上,以「外人高官」的身份為尼布甲尼撒先生管理政府,在防不勝防的時候被自己的同僚利用「遊戲規則」在背上插一刀,尼布甲尼撒先生亦欲救無從,然而,我們看見的,卻是他們三人在「他廟」的職場見證。這見證沒有令巴比倫歸向上主,但卻令2,500多年後的在職信徒得到鼓勵,傳承了我們的信仰。

按:本文是源於楊錫鏘牧師(楊醫)在今年10月於楊醫聖言靜修工作坊的釋經分享。

鄧有信(HKPES執行董事)
黃讚雄(HKPES項目經理)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