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

以創新角度透視商業世界

去年一月,我剛離開服事十年多的基督教機構不久,在電郵中跟維真學院市場神學暨領導學的榮休教授Paul Stevens閒話他退休後的近況。1 閒談中他邀請我為維真學院Marketplace Institute在香港開辦Marketplace Cohort,以集合本地的商界與專業人士與維真的教授進行密集的神學反省。考慮到華人職場神學還在起步,我於是答應,具體細節後來便與他的繼任人Paul Williams商討策劃。

信仰的現實主義
「基督徒群體面對的其中一項重大挑戰,就是要幫助世人能以想像,原來世事不一定是現實的這麼樣。這需要我們清楚看見世情,並要明白基督的故事,以致我們能根據這故事重新想像世事何以能有所不同,並能明確有力地表達這願景,讓他人看見這不是烏托邦,而是實際可行的方向。」2 Paul Williams這番話,正是呼應當代舊約神學家Walter Brueggemann所認為教會本於信仰而應有的現實主義(realism)。儘管信徒活在市井現實之中,但信仰卻給與我們一個嶄新的角度去透視現實,並刺激我們思考想像超越現實的可能性。然而,這種「神學想像」(theological imagination)必須帶領我們進入塵世以改變世界,而不只是喊著空泛的口號,或是出世修行。3

雙職神學家
Paul雖生於敬虔的基督教家庭,但直到上牛津大學攻讀政治、經濟與哲學期間,他自言在理性上自己是不可知論者,在行為上卻是無神論者。然而,信仰最終改變了他的生命。可是,雖然他接受基督是個人道德、人際關係並教會事奉的主,但卻難以理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信仰跟他的經濟顧問工作之間有何關係。這個心靈並職場上的掙扎,加上出於信仰的現實主義信念,驅使他離開倫敦兩年,在維真學院進修舊約神學,他主要研究的是「為經濟學家的詮釋學」(hermeneutics for economists)。

1995年他在維真畢業,重投經濟顧問工作,直到2005年他被邀請重返母校接任Paul Stevens退休後的教席。在多年的經濟顧問生涯中,他曾替一所知名的智庫工作,以及在國際物業顧問戴德梁行的倫敦總部擔任總經濟師及國際研究顧問部主管。他曾為英國工黨、西班牙與愛沙尼亞政府,以及國際性的銀行與金融機構提供顧問服務。一年多前他本要辭去戴德梁行的工作往維真履新,但公司認同他在維真的教學工作,特別將他轉任為董事及經濟顧問,於是他便成為經濟學家與神學家兩棲的雙職工作者。

Paul曾經批評,「我們文化的想像力越來越貧瘠和灰暗。有關經濟力量的非人性化語言,幾乎壟斷了有關現代性(modernity)的談論,…人們對世事感到不快,但要他們改變現狀,卻感到完全無助。」4無怪乎他將維真Marketplace Institute首度在香港舉辦的講座系列定名為:「使市場人性化:以創新角度透視商業世界」。

講座概覽
講座有三組公開活動,包括兩晚連貫的講座、周五商界研討會,以及周六整天的信徒聚會,從不同進路、角度詳細闡釋上述的主題(詳見表)。除了Paul以外,維真新約教授Rikk Watts亦會來港。Rikk是航天工程師,曾在IBM工作多年,從事過城市宣教工作,亦是一位職業鼓手。兩晚講座將以跨科際角度重新「想像」人類的工作生產力、土地經濟、金融市場並全球化等微觀宏觀問題。對於以人才資本、地產和金融為本的香港經濟,以及在相關產業工作或關心此課題的人來說,不論其信仰背景,這些講題都會極其適切。

要在職場宣講福音,Paul認為我們需要「探索一種非純宗教性的談論方式,非要顯示自己比其他人聖潔,而且要在主流思潮以外,尋找現存與基督教神學相融的思想學說。」5因此,在以非信徒為主要對象的商界研討會中,他將介紹經濟學一項新興的研究──心靈資本(spiritual capital),並會探討將之具體應用在商業上,使企業機構得以持續成功。多年前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Peter Berger)開始研究「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等課題,發現意義、價值、目的、信任、誠信與社群意識等涉及心靈資本概念的素質,對個人、商業、經濟以至社會都有莫大的正面影響。心靈資本在商業上的實踐,將有利建設一種深層文化,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在專為信徒而設的周六講座,兩位講員將以被擄神學並市井神學的視野嶄新詮釋《但以理書》對我們工作的意義。昔日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被擄異邦,終生沒法重回故土,卻為後世分散漂零的猶太人以至今天的市井信徒,留下可堪借鏡的屬靈典範──儘管遠離應許之地(工作世界?),加上沒有聖殿、祭司團體和祭祀的境況底下(建制化的宗教生活?),信徒仍可樹立美好的見證。但以理等人必須學習巴比倫陌生的「文字言語」;對今天的信徒來說,不論在商界工作與否,我們都要學習甚至熟諳與信仰迥異的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但以理等人並不像以斯拉和尼希米,帶領上帝選民回歸聖地並致力維持他們的聖潔。相反,他們浸淫在異教文化,終生與外邦政權共事,卻不隨波逐流,在在彰顯市井靈性的另類本色。凡此種種,皆是今天我們在職場實踐信仰的典範。

今次講座得以成事,亦有賴HKPES襄助支持,謹此致謝。盼望講座的信息(其中部分暫是華人教會未能建構的)能把本地的職場神學運動,推展到另一片高原。

1 事實上,他退休後仍相當活躍,不停在北美及亞洲穿梭講學(www.rpaulstevens.com),並在2006年出版有關「市場神學與靈性學」的個人宣言──Doing God’s Business: Meaning and Motivation for the Marketplace。
2 The Regent World, volume 17, no. 2, Spring 2006.
3 參Walter Brueggemann, The Prophetic Imagination, 2nd ed. (Fortress, 2001)。
4 同註2
5 同上註

Philip Wu(Executive director, Vocatio Creation Ltd)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