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見證

導演.信仰.人生

潘亨利   導演

上班一族的你有否留意,大多數乘客在車廂中閱讀甚麼?「免費報紙」── 答對!

大多數讀者又在看那一版新聞呢?「娛樂新聞」── 全中!

調查顯示百分之三十一港人有定期閱讀娛樂週刊或雙週刊的習慣,大、中學生最留意和熟悉的新聞亦是娛樂新聞,1可見「花花碌碌」的娛樂圈實有其魅力之處。吊詭的是這個花花世界同樣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虛構的人物、偽裝的感情、臨時的佈景……一個基督徒導演如何在這個「大染缸」中「掙扎求存」?憑甚麼可以堅持下去?對他的信仰有甚麼啟廸?

非掙扎 是學習
大專時代選讀會計系的亨利畢業後沒有「順理成章」地晉身會計行業,反而因著自己的興趣先加入基督教機構,負責媒體佈道的工作,後再進入電視台,成為助理編導。

由助理編導晉升為導演、再由統籌綜藝節目到專責拍攝自己醉心的話劇,這十三年間,亨利經歷了很多難關。首先是他經常要長時間工作,最辛苦的一次甚至於連續七天內只有二十小時休息。其次,他每天在粗俗及斥責的文化下工作,亨利說:「一天裡被人以粗言穢語責罵的次數比別人一年內聽到的還要多!」一方面由於助理編導的地位很低微,另一方面他需要協調各個製作單位,導演才能順利拍攝,身心均承受著壓力。

然而,亨利卻不認為這些是困難、痛苦,甚或信仰上的掙扎,他視為學習。他認為初入行的階段,自己多半是因在工作上出錯或不完善才招致別人的責罵,與基督徒的身份無多大關係。即使被責駡後得不到別人的教導也是不能介懷的,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信仰正給我們力量去面對,所以當遇到困難時,不要老是分析為何是我?不要太早便持續不斷地禱告要求神拯救自己離開當下的困難。要學習,便不要輕言放棄,遇到難關更要堅強地面對,反覆地思考如何處理,甚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稱得上見證神。

尋找神 現掙扎
亨利十三年的電視台工作最後在「裁員」下結束,卻在神奇妙的恩典和時間下,開始全職拍攝福音電影。本以為拍攝福音電影不大需要經歷信仰掙扎,但在他完成第三部福音電影後,亨利開始意識到一個較深層的問題:「我所拍的能否真正表達信仰的真義?在基督裡真正的盼望又是什麼?還是在不自覺間塑造了『解難文化』?」這些問題不單驅使他持續不斷地尋找福音的真諦,更成為他辨別某些故事或題材應否被拍成福音電影的原則,他解釋:「我想拍的並不是消災解難的「福音」電影,而是能呈現「福音」就是基督徒在衝擊、矛盾及疑惑的處境下,信徒甘願放下身段,面對神,認識神,順服神,以致於跟隨祂的一條道路。」

逆境中 見盼望
直到今天,亨利仍覺得自己未能完全掌握信仰(福音)的真義,但卻深深體會到不單神要求他離開信仰的最初,生活中的種種艱難亦同時催逼他離開「安全地帶」,認真反省信仰,否則只會淪為掛名的基督徒,沒有從神而來的力量,更遑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將信仰帶給觀眾。

他對信仰的體會是:「走在神的旨意中,在屬靈生命的窄路上遇到衝突 / 苦困是很自然的事,我們須要付代價、用誠意及心思在神話語中尋找出路,當中沒有甚麼捷徑。儘管很多時候未必有結果,但深信在神裡面必有最好的答案或出路。當你願意付出努力時,你會發現新的角度去面對同樣的困難,有更多的忍耐、更多的包容,更能與極需要基督福音的心靈走在一起。」

至於如何在導演的工作中事奉神,亨利說:「我深知神的恩典永遠伴隨著責任,因此我不敢期望得太簡單、太輕鬆、太浪漫,只願神帶領我去發掘,在有得有失的過程中學習踏出、付出及堅持,與神同行。」

1大公報「娛樂新聞的社會價值」,查小欣2007年12月7日

採訪整理:周潔眉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