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

種豆不一定得豆

失業者的屬靈反思

去年暑假之前姪兒從學校帶回一些綠豆的種子,老師叫他們找個小容器,放些棉花在底部,再把種子放在棉花上,每天加水,讓他們嘗嘗種植的滋味。住在新界的村屋有個好處,我們不用棉花,祇需找個花盆,把種子直接埋在泥土裡便行。

那些綠豆發芽很快,不到一星期幼苗便破土而出,我們每天加水,它們也慢慢長高。差不多兩個月後,綠豆開始長出黃色細小的花朵,再過約一星期便結出莢果來。待莢果變黑便可以採摘,打開縫線,一排新的綠豆種子便活現眼前。數一數,竟然是埋下種子數量的四十多倍!

所種的綠豆在發芽成長初期正是颱風吹襲香港的季節,被強風吹斷的嫩枝還未復原,另一個颱風又到。看到它們能開花結果,好像是經歷神蹟一般。天災人禍反映創造秩序包含不能預知的部份。這次種綠豆的經驗令我聯想到過去職場生態的變化也不過是自然生態的縮影。農夫每天努力灌溉施肥,也不能保證有所收成,一場天災便可以把所有努力付諸一炬。這十多二十年間大部份人面對的工作場景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我們的努力也可以無原無故地付諸東流。幾千年來農民都在體會工作的不穩定,相對之下,我們的反應真是有點「小巫見大巫」。

「逆市機遇」、「半場休息」等意念,曾經為不少知識份子提供了短暫出路,卻不是萬試萬靈,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受用。《聖經》沒有應許「關了的門」會有更好的出路為我們開啟,祇保證不同的處境都可以令祂所呼召的人獲益(羅馬書8:28)。其次,也不是每一位失業者都可以停下來想一想,找個新方向之後繼續拼搏。對一些手停口停、朝不保夕的朋友來說,「半場休息」祇是些空洞無力的廢話。對於曾在經濟不景時「半場休息」,並抓緊「機遇」創業的朋友,現在可能成了最水深火熱的中小企老闆。

對個人而言,逆境可以變得更差。遇到不順利,要堅守還是要改變,兩者都是同樣的合理和可能,就正如農作物失收,也不一定祇有棄農從商才是唯一的出路。

經濟不景是禍是福是當事人的分,不能一概而論──把它說成是「神的審判」或「神的祝福」。能夠享受勞碌的成果是神的恩典,即或不然也無需急於為逆境賦予神性意義(雖然這也不是錯的。)逆境可以使人向造物主開放,神是「關係」的神,不是「功能」的神。祂按我們的本相引導我們,別人的意見和經驗值得參考,但祇有與神同行才能正確定位,安頓心靈,經歷從上而來的平安。

農耕的群體懂得觀察自然,編製曆法以配合四季的變化,也明瞭必須依賴上天才能有所收成。「知天」、「順天」的智慧,陪伴農民面對他們「職場」的轉變。神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創世記2:15),若以是否有薪金來衡量,他只是個沒有收入、沒有固定樓房家居的無業遊民、包三餐的義工!神「安置」我們在不同的崗位,失業也可以是其中之一,也有其獨特的工作清單(job specification),這是我第二次被裁時的體會。這張清單因人而異,也可能每天不同,需要用心察驗。

作為一個信仰群體,聖靈的內住使我們更有優勢面對不可預知的將來。深願我們在變化莫測的職場處境中,也懂得察看創造秩序,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以配合上主的工作,仰賴祂的供應,見證祂的主權和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