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應對AI年代 職場與世界趨勢

3.《物聯網世代》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 的發展一日千里,你有沒有留意周邊的物件都逐一連上網絡呢?由你跑步的手帶,單反相機,家居智能電器,私家車等等,有一天,還包括我們自己,當晶片植入進入普及化之時 (事實上,今天已經開始了),也意味著大量數據被收集,被傳到雲端去,這就是萬物互聯的未來景象,聽起上來有點可怕,然而,對未來的一代就是常態了。

對於信仰群體,在萬物互聯的世代,是否一切都適合在線上發生呢?舉例,教會崇拜是否可以在線上發生?浸禮是否不用下水,只在線上像徵式地完成?奉獻能夠全部透過線上完成而不需要傳奉獻袋?又或聖餐能否在線上施行呢?這一切問題是未來教會領導的挑戰,這考驗領袖的神學反思,及面向新一代思維的衝擊。

個人認為,縱使萬物都連上互聯網,不代表每一樣聖禮或教會傳統都可以被取代,因聖禮背後是有著其意義的,例如聖餐,主耶穌為什麼設立聖餐叫我們跟隨?門徒及早期教會,歷代的教會為什麼這麼重視聖餐?聖餐裡面豐富、深刻的含意是值得叫我們重新思考,而不是因循地「執行」就可以。聖餐最少應包含了記念、筵席、赦罪、合一、盼望等意義,所以當我們重新明白聖餐的意義,就能判斷「網 絡聖餐」是否可行,否則,就算每次拿起餅和渴那酒,也是徒然;浸禮要在互聯網發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反對,亦不承認這是有效的。

事實上,早在 2008年,一間在美國的教會要為遠方的信徒施行水禮,就是透過網絡直播完成了,成為第一個「網絡浸禮」的案例,那次「浸禮」,究竟是有效還是失效呢?當我們追索基督教歷史,單是「點水禮」與「浸水禮」的爭辯也形成了不少教會多年的爭辯和分裂,將來進一步網絡化的世界,當虛擬與真實不斷地交替,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人根本上很難去分辨自己的存在意識,作為 神國領袖,必需要有足夠的神學基礎與知識作出判斷,帶領會眾去明白世界的處境,亦能夠學習自己如何清心自處。

鄧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