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牧養

屬靈友誼

兼修生活

生命中有些人相識數十載,特別是那些一起經歷悠久歲月、有著珍貴時刻的回憶,當每次重逢總是那麼親切窩心。「朋友太多的人,必受損害;但有一知己比兄弟更親密。」(箴18:24)很高興我找著了幾位,不僅是經常見面,還建立了一個定期的禱告會 ,所分享的都離不開職場和事奉,但漸漸從外而內關乎到生命的一些核心問題,生命不知不覺間進深到另一個層次。

「友誼」是人類一種獨一無二的關係,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展現的情誼和關懷,於一個持久的聯繫中,懷著美意去相待。一般而言,這關係是根植於志同道合、信任、忠誠、為他人的好處而著想的承諾。「友誼」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不受年齡、階級、種族、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高低、智力水平、社會地位、經濟能力、國籍、或信仰取向所限制。

「朋友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 17:17)。只可惜於一些情況,與未信的朋友可能比主內的弟兄來得更親密、更坦誠,彷如「弟兄時常親愛,朋友為患難而生」。當中可能反映在教會內的相交,錯過了一些重要的質素。

其實,有沒有想到「友誼」具備一種屬靈的向度?那就是當處身「友誼」的相交之中,能藉聖靈的導引,向上帝所顯露的愛(Agapē)開放時,人際之間的關係會明顯地有著轉化。基督教的「屬靈友誼」(Spiritual Friendship)是一種與自己、與朋友和與基督互動的經歷。在靈命培育中,除了「屬靈友誼」之外,還有另外兩種屬靈的關係,就是屬靈導引(Spiritual Director)和屬靈導師(Spiritual Mentor)。而「屬靈友誼」比起這兩種屬靈關係的特出之處,正是當中自在暢快的親密感、非結構性的平等互動、以及沒有高低差異的身份角色。

儘管有些人會認為,親密的友誼有著排他性和有所偏愛,與教會的教導不相和應,就是與「在基督裡不分彼此、都要成為一」的教義(加3:28)有所相違。但審查聖經中的見證,卻表明信徒之間,實存在著多種不同類型的友誼。耶穌本人選了十二個門徒(馬3:13-14),並稱他們為「朋友」(約15:15),而耶穌更特別喜歡與三人作伴(路9:28),當中還有一個他特別偏愛的門徒(約13:23)。在真實的場景中,耶穌也區分不同的人際關係,來盛載不同生命成長、或屬靈培育的進程。

對於古人來說,友誼是一種既崇高而又需要珍重的關係。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聲稱,若沒有人際間的友誼,人是活不下去。在亞里斯多德的倫理著作 Nicomachean Ethics 裡,他將友誼分為三種類型:具備「功能性」、帶來「愉悅感」和蘊藏「美善內涵」。具備「功能性」和帶來「愉悅感」的友誼,儘管有一定的價值,但實屬短暫,並會逐漸消減,最後都會蕩然無存。但那些蘊藏「美善內涵」的友誼,就是人們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尊重中,以無私和真誠的心為對方的好處(美善)去設想,這才能建立長久和可信賴的關係。

西塞羅(Cicero)出生於耶穌時代一百年之前,是羅馬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他的著作對基督教「屬靈友誼」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他認為,「一個人若非是一心向善,為己為人,否則沒有人可以成為別人真正的朋友。」因此,他將友誼定義為「關係中一種完備的協作」,因為伴隨著當中彼此之間的善意和情誼,使人與人之間的一切互動,都能變得相輔相成。

人間的友誼,是個人與其他良善之人的交往,選擇友誼的過程,可會考慮到是否包含衷心的情感、相互的關愛、信任的建立、持久的相處、忠誠的相擁、和真心的款待,再加上的是人生志向的分享(calling)。然而,「屬靈友誼」實是一種三向相伴的經歷;個人、他人、和聖靈,叫友誼這種關係更為進深。在這種三向相伴的動力中,上帝的愛會激發當中的關係,並逐漸轉變彼此的心,更為純真去愛己、愛人和愛神。

艾爾瑞德(Aelred of Rievaulx)是十二世紀西多里亞修院(Cisteria)的院長。他將基督徒友誼定義為兩個人藉著基督的聯繫聚在一起。他引用聖經裡耶穌向門徒的宣告:「我不再稱呼你們為僕人……反而,我要稱呼你們為朋友」(約15:15),並將「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約一4:16)具體地演繹為「棲身於友誼中、就是處身在上帝裡。」

從耶穌與門徒所展現的友誼中,我們看到「屬靈友誼」至少有以下幾個基本的要素;彼此相愛、彼此接納、彼此忠誠、彼此學習、彼此糾正、共同分擔、和互相鼓勵。基督徒的「屬靈友誼」所表達的,是在基督裡一種深交的關係,專注於上帝所創建的美善(goodness)、看重彼此間的真誠相待(faithfulness)、實踐尊重和擁抱不同的生命素質(honourable)、和互相啟發去建立信徒的品性(virtuous)。

對於那些渴望擁抱友誼,又願意成為別人的深交,「屬靈友誼」所作出的呼喚,就是在推展友誼的過程,積極邀請聖靈參與其中。漸漸地你會發現,在這種無私、彼此相愛的關係當中(約15:12),聖靈能日益改變和塑造我們,越來越貼近基督的形象。隨著時間的推進,當上帝在「屬靈友誼」中得到尊榮時,這種「不再是我」的相交關係,成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救贖工作的一部分,叫我們能得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梁裕宏
傳道人

 

本文刊載於:HKPES《職報》十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