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陳謝麗婷 職場靈性

《「限制」的任務》

兼修生活

人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出現多處小毛病,前兩年耳鳴發作,看過專科找不出原因。當時滋擾的聲音微弱,亦因處理家事已暫時放下不管。但近日變得嚴重,尤其睡眠時「蟲鳴」不絕於耳,造成困擾睡眠質素進一步下降,不但導致情緒容易找狂,更影響見人時的專注力,需要比平常提高集中力去聆聽。嘗試用不同方式,包括中、西醫藥外,也透過媒體幫助自己調節,學習與「蟲鳴」共存,情況稍稍改善。其實,我也求上帝顯個「神蹟」叫症狀立時消失,但「神蹟」沒有發生,繼續接受這是人生的「分」(一笑)。

據悉耳鳴與腦退化有關係,加上生理時鐘比人行得快(又是天生的分),再加上曾經腦出血 (神經受損),我對女兒說笑道:腦退化發生在我身上的機會率極其高,着她好好照顧我。(哎呀!這媽媽真太壞,增添女兒的負擔呢!)如果最終沒有發病,乃是恩典,亦是「神蹟」(一笑)!假使真箇患上腦退化,只希望做個快樂的癡呆者 (又是一笑)。

身體衰殘,實在帶來很多限制。有時也會猜想,若是真的失去「聽力」,失去賴以維生的媒介,我仍可帶着「殘障」服侍嗎?

一本我極度推薦的好書《老得好優雅》(The Gift of Years),作者Joan Chittister(本篤修女)寫道:「限制只是限制,它是邊界,而非障礙。邊界限制我們—不錯,要多費力氣,多費時間—可是邊界不能阻止我們,除非我們決定受到阻止。其實,一處受到限制,只會讓我們在另一處發展。如果你的腿弱,那麼上下輪椅只會讓手臂強壯。如果你重聽,就會開始寫更多的信。限制在任何年紀,都會喚發出我們內在一種自己從未考慮過的東西。限制,也會讓我們看見他人的需要。唯有限制,才能教會我們對他人的需要敏感。」

「受到限制,給了我們機會學習謙卑與耐性。我們不像以前那麼傲慢了,我們比以前更堅忍不拔。」

「我們學會不再期待立刻看到結果,我們可以等待。…..限制,是人類共同的命運。幫助自己,就能幫助別人。幫助了別人,我們就擴展了自己的界限。……當我們只拿限制來定義自己,我們就看不見限制正在呼喚我們去完成那些更多更大的事情。」

確實,限制讓我們變得謙卑,由幫助者成為接受幫助的人是一項鍛鍊。幾年前當我在腦出血治療和休養期間,我體會人生的無常和短促;不能如常生活運作的限制,學習放緩腳步,明白過去因太急太忙而忽略身邊人和我的節奏不一樣,而患病稍稍增強了我對人一點點的憐憫。

這些限制的經歷幫助我明白生命中自有一分,但如楊醫所言,你不知上帝給你有多少,接受人生際遇不是要你自限,他鼓勵我們盡用和發揮我們所有的。

誠然,不論來自身體的限制,又或是在職場,甚至社會環境的限制,都會讓我們感到失落、沮喪和難過,但這只是邊界,而非要我們自困,我們仍可在限制中創造出可能性。君不見從過去教會歷史的見證,信徒在惡劣環境中仍孕育出美好果實的憑證嗎?是故,從今天開始,除了想到自己或外在環境的限制,也可以自問:在限制下我仍可做甚麼來回應當下的處境?

假若我仍是耳鳴不斷,我仍會繼續聆聽,但會更用心而非用耳;假使我連聽力都消失了(事實會非常難過!),我還是可以透過文字去服侍;倘若我所有都失去了,相信那時就是在最大的限制中全然信賴和順服的時機,亦是讓上帝全然照顧我的時候。正如傅士德在《禱告真諦》談到默觀祈禱(不靠言語的禱告)中所言:

「當我們的生命接近黃昏時,當我們理智的官能開始走下坡時,它的一項偉大價值便出現。有一個時刻可能會來到,那時我們不能夠再說話,然而──榮耀就在此──我們仍舊能夠禱吿,不用言語禱吿。在生命的盡頭,正如在生命開始時一樣,我們發覺我們自己,像特爾斯鐵根(Gerhard Tersteegen)所說的:注視時常與我們同在的上帝,讓祂看顧我們。」(211頁)

原來「限制」有其任務,會成就如此偉大的結果!

原載於:www.winnietse.com

 

陳謝麗婷
HKPES Associate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