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職人Bloggers 鄧有信 Kenneth Tang 職場與世界趨勢

3.《物格意誠──經濟篇》

上次和大家簡單介紹到羅密(Romer) 這位著名經濟學理論所倡議的「特設城市」(Charted City),本文就嘗試解說另一個理論~「內生增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羅密在1980年代提出此理論,他指出當知識型技術人才不斷互相學習和模仿時,便會產生知識傳播的「動態界外效應」(Dynamic Externalities),簡單的概念就是「溢出」(Spillover)自己所屬範圍,和界外產生互動作用。正面的作用就帶動不斷創新的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的關鍵性發展。

羅密也清楚說明當知識型生產和技術創新對某一個國家、公司或團體有一定的優勢時,便會產生論壟斷性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這是無可避免的,但也不需大驚小怪。在自由經濟體系中,這種壟斷性競爭只不過是暫時性的現象,它可說是促進整體經濟發展的一個成本和陣痛。

創新的技術往往能令先行者,在市場發展初期中有局部壟斷。但因此技術是應用的知識,它鼓勵更多人使用和改善。所以隨著有關知識技術和知識的公開,此技術便得以改善和提升。傳統的經濟學非常介意「界外效應」不能保護先行創新者的利益,這是可以理解的,因太多界外的模仿時,私有產權便很難確立,創新者便比較困難獲得付出的相應回報。如此推論,他們多以為此等技術很難會再有突破及持續性的發展。但羅密卻指出當知識和技術的「界外溢出」,能不斷刺激思考改善和提升的方法,進而將有關技術優化,甚至產生另一技術知識,轉而歷久不衰推動經濟發展這。就是羅密所言的「動態」而非「靜態」的界內經濟。

在這我想起一位創新者,他無私將他的發明公開,讓更多人研究和應用,大大改善此科技,不單改善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實實在在將全球人類的未來生活方式優化起來,他就是剛於去年逝世的光纖之父高錕。

鄧有信